名称: 山洪灾害防御基础知识
索引号: 文号:
关键字: 发布机构: 塔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2-07-13 废止日期:
主题分类: 内容描述: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山洪灾害防御基础知识
发布日期:2022-07-13 来源: 管理员

山洪灾害防御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山洪灾害?

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溪河洪水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二、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山洪灾害?

毁林开荒,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洪灾发生频率大大增加,灾害加重。城市的发展,不透水地面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而很多新增城镇都是向低洼地发展,防洪意识淡薄,河道淤积严重,洪灾损失严重。还有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乱采滥挖、弃土弃渣挤占河道、进一步加大山洪灾害的危害程度。

三、哪些人群易受山洪灾害威胁?

1、切坡建房不加防护或将房屋建在陡坎或陡峻的山坡脚下的居民,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2、宅基地选择缺乏防洪意识,在溪河两边位置较低处,双河口交叉处及河道拐弯凸岸的居民,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3、在溪河桥梁两头空地随意建房居住的人群,未考虑山洪暴发时往往夹带许多砂石及柴草树木,在通过桥梁拱涵时容易受阻,导致洪水壅涨,易造成桥梁或桥头被冲毁,出现对人员与财产的危害。

4、在山洪易发区内的残坡、积层较深的山坡地或已开裂的易崩易滑的山坡地上建房的居民,如遇到特大暴雨侵蚀冲刷,山体可能崩塌滑坡,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5、不了解山洪暴发信息或预测不到暴雨强度,擅自在山洪易发区的高山上或陡峻山坡下、溪河两边活动,或遇持续强暴雨,晚上在房屋里休息、毫无思想准备的人群,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6、在山洪暴发、洪水猛涨期间,为了出门方便赶时间,就近随意过河、过桥、过渡的人群。甚至见溪河中漂浮的木材、家具等,不顾一切,站在洪水猛涨的溪河边打捞,或乘临时竹排、木排、木桶、船只抢救财产,打捞漂浮物,最容易出现危险。

四、如何以非工程措施防御山洪灾害?

1、建设监测、通信、预警系统。

2、强化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

3、完善防御预案。

4、宣传山洪防御知识。

5、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在危险区醒目的地方树立明确的警示牌,标明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做到危险区群众家喻户晓。

五、山洪易发地区就不可以建宅基地了吗?

山洪易发区是可以建立宅基地的,不过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宅基地应尽量避免高山陡坡,或切坡建房不加防护,否则很容易受滑坡、泥石流毁坏。

2、宅基地应该高出历史洪水线。历史洪水线就是历史上发生在某河段最大历史洪水淹没过的至高点而连得水位线。

3、溪河出口两岸、双河口交叉处及河道拐弯的弯道处,均易受洪水直接冲刷,不宜建房。

4、桥梁两头不宜建房。山洪暴发时常携带大量柴草树木,在通过桥梁拱涵时容易受阻,洪水壅涨,造成桥梁或桥头冲毁。

5、宅基地选择应尽量远离河道,特别不要填河建房。

六、当山洪暴发时应该如何应急避险?

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一定要牢记,避险要科学,抢险要及时,救灾要迅速。避险:避险要讲究科学正确的避险方式,遵循避险预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1、避险转移:走出家门时,要清点人数,照顾好老弱病残孕,关心左邻右舍,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转移路线,有秩序的撤离。

2、避险地点:可选择平整的高地、山地和梯田作为避险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一定不要沿着山沟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转移,更不要在山谷和河沟部扎营,尽量离家近一点,缩短转移时间,便于救灾队赶到。

3、通讯联系不上:要用树枝、石块和衣服等在野外的空地处摆放出近可能大的求救字样,并在求救字样的显著位置插红色或其他颜色鲜艳的标志物,以引起搜救人员的注意。

4、灾情过后:雨停过后,不一定家里就安全,泥石流还可能发生,一定要等一等,上级发布解除警报后再回家。

七、灾情发生了要如何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各村组负责人应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报告。由县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干部、群众和其他自愿人员组成的防洪抢险突击队,与民政局、交通局、卫生局、水务局等县直各有关成员单位密切合作,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同时将其附近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发生灾情,抢险队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抢险队协同卫生部门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理人畜遗体。抢险队协同民政部门做好紧急转移的人员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卫生部门要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八、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是抗御山洪灾害的根本目的,集中体现在发生山洪灾害时要不死人、不伤人:

1、及时转移受威胁的下游群众,抢时间迅速解救被困人员安全脱险;

2、当住宅即将被淹时,在抢救程序上必须保证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

3、如遇家中老人不愿离开住宅时应强行将其转移出去;

4、对受伤人员在脱险后应就地实施紧急救护,伤情严重的应及时转送当地医院治疗。

一.山洪灾害基本知识

1、什么是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

2、降雨量等级的划分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气象部门规定: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3、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其中暴雨引起的山洪最为常见。

4、山洪的分类有哪些?

按其成因,山洪可分为如下类型:暴雨型山洪;融雪型山洪;冰川融化型山洪;拦洪设施溃水型山洪。由前面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共同引起的称混合山洪。

5、什么是山洪风险等级预报?

山洪风险等级指山洪发生的可能危险程度,充分考虑到前期降雨、未来短时强降雨和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共分为5:低、较低、中等、高、极高。气象部门根据影响山洪的各种因素所发布的预报,称山洪风险等级预报。山洪风险等级预报反映了山洪发生的可能危险程度。

 

山洪灾害避险

 

简单来讲,山洪灾害就是指由山洪暴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及伴随发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山洪灾害的特点包括:

季节性强,频率高

山洪灾害与暴雨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我国的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9月,尤其是6—8月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来势迅猛,成灾快

山丘区因山高谷深,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水流,且汇集快、流速大,降雨后短时间内形成灾害,预警预报难度大。

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

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和岗地,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区的山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水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破坏性大,危害严重

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经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桥梁倒塌、耕地冲淹、房倒人亡的悲剧。

所以,当山洪灾害发生时

往往会这样

 

山洪暴发时固然危急,然而我们并不需要慌张,也不需要发愁,只要掌握了下面所列知识,就可以提前做出判断,自我保护,防患于未然。

1.如何关注天气防御山洪

春夏季节,要留意广播、电视及防汛、气象部门发到手机上的信息,了解近期是否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关于天气变化的民间谚语,比如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青蛙叫,大雨到等等。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就要特别警惕了——

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困难,午后往往有强降雨。

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雷雨。

多日天气晴朗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

炎热的夜晚,沉闷的雷声在不远处忽东忽西,暴雨或将来临。

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可能有雷雨大风。

 

 2. 山洪、泥石流暴发前有哪些预兆

在山体附近坡面有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山崩和泥石流。

在降雨达到最大时,上游的降水激烈,泥沙灾害显著,溪沟出现异常洪水。

山地发生山崩或沟岸侵蚀时,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山体出现异常的山鸣。

上游河道发生堵塞,溪沟内水位急剧减少。

由于上游发生崩塌,溪沟的流水非常浑浊。

在流水突然增大时,溪沟内发出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的声音,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

上游发生山崩,有异常臭味出现。

有树木的断裂声。

在人还没有感觉出有异常现象时,动物已有异常举动,例如猫的大声嘶叫等。

3. 山洪来临时如何预警

◆ 一旦山洪暴发,监测责任人和第一发现人,立即采取鸣锣、口哨、手摇报警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了解的信号迅速预警。

村组负责人在接到预警信号后,第一时间利用高音喇叭等手段向全体村民预警,居民应互帮互助,相互告警,及时转移。

遭遇灾害的村(组)、个人应采用手机、电话等方式迅速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

居民在任何地点发现有滑坡迹象,应立即向周围人群发出预警信号,发现公路、桥梁等地有危险异常迹象,还应做出简单的警戒线,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若是遭遇了山洪,怎么避险和转移?怎样求救最有效?

4. 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处在洪泛区低洼处的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如果来不及转移时应该——

◆ 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不要惊慌失措。

◆ 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

◆ 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5. 山洪来临时如何转移

汛期,居住在危险区的村民应做好安全转移准备,整理好必需物品(如手电筒、手提箱、背包等)。

村民日常生活中应熟悉了解预警信号及撤退路线,在接到预警信号后,必须在转移责任人的组织指挥下沿预先制定好的撤退路线迅速有序转移。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转移负责人应按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组织转移,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措施。责任人必须在确定所有人员转移后最后撤离。

  

6. 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山丘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如果在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时突遭洪水,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

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

有通信条件的,可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

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

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

 

躲避转移未成功时,应选择较安全的位置固守并不断向外界发出救援信号,千万不要贸然行动,以免情况不明陷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