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不褪色的光明
——读《红岩》有感
塔河一中八年四班 王子怡
指导教师 白玉
在封皮鲜红的底色上,一棵苍劲的松柏傲然挺立在一块坚硬的岩石上,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解放战争期间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好像那鲜红的封皮是用他们的鲜血染成的一般,夺目的红色充斥着读者的视线。
他们每个人都在用强烈的内心和行动向读者、向敌人表达着: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许云峰被特务匪徒密裁时,他神色自若地移动着因伤蹒跚的脚步,拖着布满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站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死亡无所畏惧地迈出坚定的一步;江姐经受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时,她咬紧牙关和敌人、与命运较着那么一股劲儿!她的沉默让敌人疯狂,让敌人咒骂。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中,咽着发馊味的饭,拖拽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强忍着伤口袭来的阵阵裂痛……他们一直在用行动展现着自己身为华夏儿女的一身傲骨,是绝不会屈折在别人手上的!
在这本书中,从未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有一句句发自作者内心的怒吼与写实的字句,那些痛心的事迹从不需要任何修辞的包装,最质朴发自内心的语言就能把那些红色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其冲击着人的心灵!文中朴实厚重的笔调使山城重庆如火一般高涨的革命激情喷薄而出。明争和暗斗,字里行间中满满的爱国情怀,溢出的报国之志!
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但都因为“国”这一字聚集,因为“国”这一字牺牲……历史会被如时光飞逝般愈来愈多的沙子所掩盖,悄无声息地。然而,当我们真正拂开浮在表面的沙子时,那被血与火刻下的深深痕迹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磨灭的。
那一幕幕历史性的生死抉择一一在脑海里放映,我在书中感受着历史带给我那巨大的冲击,在现实感受着由英雄战士们的生命换回现如今永不熄灭的光华和繁荣昌盛的光明未来。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只有这样,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回想过去,憧憬未来,我们这些在和平时代成长的青少年,没有尝过战争时期要靠啃树皮才能活下去的艰难生活,看似平常畅谈人生、理想,却往往不知自己生命价值的所在。
不过读过《红岩》后,我想我知道了!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蓦然回首,诗歌孕育的那种激情澎湃的豪情从未改变,它随着涛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荡起涟漪翩翩。这豪情它澎湃而来、滚滚滔天,哪怕殉烂一瞬,也要将自己狠狠撞上岩石,换一片白浪,溅湿一片衣角,留下一片痕迹。我们会时刻牢记革命先辈的光荣历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为我们的祖国建设奉献我们的青春和热血!